免费视频播放,先小说再电影,微电影 回来再爱,按摩电影在线播放,日本丰满av无码区甩奶舞,婢子绝色小说免费阅读,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免费无码在线视频,熟女激情爽爽爽爽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專題報道 >> 廉潔文化建設 >> 歷史文化

記憶里的味道

發(fā)布時間:2024-09-12 16:15:43 來源:人民日報 原文作者:王成偉

  有人說,一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鄉(xiāng)的味道。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對于像我這樣的鄖陽人來說,骨子里最深的眷戀,或許是家鄉(xiāng)兩樣最具特色的小吃:三合湯、酸漿面。

  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有紅薯粉、牛肉片和幾個小餃子。細細長長的紅薯粉,是一碗鄖陽三合湯的靈魂。紅薯粉在各地可見,小時候在家鄉(xiāng)多年也不覺得有多好吃。長大后離開家鄉(xiāng)奔走四方,才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最普通的紅薯粉,竟是最好吃的紅薯粉。

  臘月是生產紅薯粉的旺季。紅薯粉是鄖陽人除夕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味道。紅薯粉的生產極復雜,一般家庭不敢輕易動手。要將紅薯磨成細細的粉,然后注水攪拌成糊,煮熟,再用竹制的漏勺過濾漏絲,細細密密落入冷水中凝結成絲。經驗十足的師傅會把握好火候,及時撈出,掛在竹竿上晾曬。紅薯粉的生產,預示著大年即將到來。

  每年春節(jié),父母都要到農家訂購紅薯粉,然后快遞給身在兩千里外的上海的我。每當我吃上家鄉(xiāng)的紅薯粉時,在外打拼的疲憊瞬間就得到了慰藉,仿佛過上了兒時記憶里的大年。

  外公的父親——我的外曾祖父一輩子以賣三合湯為生。兒時,我常聽外公講,三合湯的湯底需要牛肉、牛蹄骨、豬腿骨、白蘿卜,還得投入桂皮、花椒、生姜、草果等多種香料,燉煮數(shù)小時才行。外曾祖父家的三合湯遠遠飄來的濃郁香味,讓所有過路人都忍不住停下腳步細細嗅探。

  幾只小小的水餃是三合湯里不可或缺的妙品。新鮮牛肉加入煮熟晾涼的蘿卜,又加些姜末、蔥末、芹菜末、蒜苗末,攪上雞蛋液,再配上一張細薄面皮,將面皮輕輕一捏,一只狀若元寶的肉餃便成形了。

  晶瑩透亮的紅薯粉絲、精心熬制的牛骨湯底、鮮香滑嫩的牛肉、玲瓏精致的小餃,再撒上翠嫩的香菜、小蔥,愛吃辣的淋上辣油,這就是一碗正宗的鄖陽三合湯。

  鄖陽三合湯起源于明代萬歷年間,我自小就記得那句順口溜:“天下香客朝武當,必吃萬歷三合湯。”如今鄖陽最有名的三合湯老字號在小石橋旁。店面貌不驚人,裝修也簡單,卻以小城的一處美食地標扎根在鄖陽人的心中。

  酸漿面,顧名思義,靈魂在酸漿。在很多地方,酸菜上桌理所當然,腌制酸菜的湯汁卻常常被倒掉或繼續(xù)用于腌制下一批,不會進入食客口中。鄖陽的酸漿卻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餐桌。

  在家鄉(xiāng),我認識一位做酸漿面的小劉師傅。別看他很瘦,搟面的動作卻非常干凈利索,做出的每根面條均勻細長。每天,他要用好幾十斤面粉,才能滿足店里酸漿面的用料。每斤面里,除了面粉,還要摻一定比例的豌豆、黃豆、蠶豆,才能做出清朝道光年間傳下來的那碗面的味道。

  每天,小劉師傅還要洗凈很多大白菜、芹菜,將其燙了半熟后,放入面湯里,再放入花椒、八角、桂皮等,入桶發(fā)酵。四天后打開蓋子,撲面而來的是令人陶醉的酸爽和奇香。隨后這些酸菜再到廚房進行加工,最后切絲入碗。到了晚上10點,食客稀少了,小劉師傅便在一個碩大的鐵鍋里裝滿發(fā)酵好的面湯,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第二天早上7點,他的酸漿面店開門迎客時,酸漿剛剛熬好,正好派上用場。碗里鋪好燙熟的綠豆芽,盛上煮熟的手搟面,在上面澆一大勺酸漿,撒上香菜、小蔥和炒熟的芝麻,一碗冒著香氣的鄖陽酸漿面便可上桌了。

  許多鄖陽人奔向這個不起眼的面館,用一碗酸爽開胃的鄖陽酸漿面開啟一天忙碌的生活。小劉師傅帶著弟弟日日夜夜辛勤地勞作,一碗碗酸漿面也養(yǎng)活了他的一家。

  不少在外闖蕩的鄖陽游子,回到家鄉(xiāng)后,總要先去吃一碗三合湯或酸漿面。似乎吃了后,就會氣定神閑許多,甚至重新獲得繼續(xù)打拼的力量。這些年我離家在外,最想念的味道也是那碗三合湯、那碗酸漿面。那些味道早已烙印在記憶里,那些故事早已留存在心底。我們可以走遍世界,卻走不出家鄉(xiāng)的那一碗湯、一碗面。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貴州省委員會 主辦:貴州省政協(xié)辦公廳 黔ICP備17008417號-1

承辦:貴州省政協(xié)辦公廳信息網絡中心 技術支持: 泰得科技

Copyright @ 2018-2022 GZS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貴公網安備 520103020004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