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播放,先小说再电影,微电影 回来再爱,按摩电影在线播放,日本丰满av无码区甩奶舞,婢子绝色小说免费阅读,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免费无码在线视频,熟女激情爽爽爽爽

返回頂部
歡迎訪問文史天地網—中國歷史文化傳播平臺!

微信掃一掃關注
文史天地公眾號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文貴州
發(fā)稿人:劉麗  來源:文史天地雜志社   發(fā)布日期:2024-10-23 17:24:37  文章字號:   
清代貴州平遠州諶氏家族的“高考”故事

作者 張春來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有著執(zhí)著而熱烈的向往。今天的貴州省城貴陽南明河上,400多年前就有了一幢專門寄語科考、祈福考生的禮儀性建筑,名曰“甲秀樓”。甲秀一名取自“科甲挺秀”,科是指科舉,甲是指第一,科甲挺秀的意思就是在科舉考試中獲得頭名。

科舉和高考的淵源實在是太深。從某種意義上說,科舉就是古代的高考,高考即現代的科舉。每一個寒窗苦讀的高中學子,仿佛挑燈夜讀的古代童生;每一個從不同考場魚貫而出的高考考生,好似剛從省城貢院鄉(xiāng)試出來的秀才。他和他的家人,甚至他背后的家族都企盼著“金榜題名”的那一天。

在貴州,有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地方科舉家族,它就是清代平遠州(今畢節(jié)織金縣)的諶氏家族。從清乾隆至光緒的100多年間,貴州平遠州諶氏共涌現出了諸生(俗稱秀才)125人、舉人17人、貢生44人、進士2人,其中翰林1人。據相關記載,早在乾隆三年(1738年),從平遠州諶氏第一位有官方功名記載的歲貢諶友慶始,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諶氏最后一位舉人諶祖恩(又名諶湛溪),將近170年間,諶氏整整7代人均有族人考取大小功名,無一斷層。無論是人才的寬度還是厚度,諶氏在平遠州無出其右,甚至在當時的貴州也是罕見的。

開先河者:諶友慶

關于這位平遠州諶氏的第一個“高考生”,歷史的記載只有冷冰冰的一行文字:“諶友慶 歲貢 乾隆三年。”在千余年的科舉史上,類似諶友慶這樣的歲貢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雖然如此,但我們千萬不可低估了這位開諶氏“高考”先河者的開創(chuàng)性作用和意義。以他為源頭,諶氏一族仿佛開掛了一般,從此科甲挺秀、人才輩出,在平遠州乃至貴州科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古至今,除了少數天才,讀書于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件苦差事。對以“一舉成名天下知”為終生目標的科考學子而言更是如此。古人參加科舉考試,要背誦多少書呢?據有心者考證,考生們要熟讀背誦《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共40多萬字。此外,考生們還要閱讀相當于以上典籍幾倍數量的注釋,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相關書籍等。如此一來,想要在古代“高考”中有所作為,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字的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推斷,諶友慶這位平遠州諶氏第一位“高考生”必定也是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的。

作為平遠州諶氏的第一個“高考生”,諶友慶的開創(chuàng)性作用與深遠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他用自己的才華與努力為家族贏得了榮譽與尊重,更為后來的諶氏子孫們樹立了榜樣。在他的影響下,諶氏一族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尊重知識的良好家風,培養(yǎng)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人才。

在古代科舉嚴苛的選拔體系下,除了最正統(tǒng)的生員—舉人—會士—進士的途徑外,對那些屢試未舉的生員,朝廷給了第二條相對正統(tǒng)的功名通道,那就是爭取成為“六貢”之一。所謂六貢,指拔貢、恩貢、歲貢、優(yōu)貢、副貢和例貢。除例貢外,其余均被當時的學子公認為“正出”。通俗一點說,貢生相當于今天高考的保送生,介于生員與舉人之間,和舉人一樣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在“金舉人,銀進士”的年代,不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異常激烈的鄉(xiāng)試中脫穎而出成為舉人,也可以有一條另外的出路。諶友慶正是抓住這樣的機會成為歲貢,一舉成為地方高級知識分子和鄉(xiāng)紳,為平遠州諶氏的“高考”故事開了一個好頭。

更上一層樓者:諶克慎 諶忠宣 

諶克慎,貴為平遠州諶氏第一位舉人,意義不可謂不大。據其后人講述,這位享受過“重赴鹿鳴”榮光的舉人在貴州省外如浙江、四川、西藏等地宦游40余年。按當時的官場慣例,其人應是累積了不少財富。2023年4月,織金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將源自諶克慎的民間故事“諶百萬與諶家銀洞傳說”納入縣級非遺名錄;同年12月,貴州省畢節(jié)市人民政府將“諶家銀洞的傳說”納入市級非遺名錄。這就是明證。

今天的織金普翁橋下游,河谷幽深,水流湍急,不遠處一峰突起,絕壁千仞。壁前一橋橫跨,這就是往昔織金通往省城貴陽古驛道的橋梁之一,名蔡氏橋。在離橋20米左右的巖壁上,有一塊“平修古道”的楷書摩崖,書法遒勁飄逸,撰書者就是諶氏首位舉人諶克慎。

諶克慎題書的“平修古道”

關于諶忠宣的記載也僅有“諶忠宣 嘉慶庚午科舉人”一行字而已。但身為舉人,他憑借自己的才華與努力,榮登內閣中書之職,成為平遠州諶氏第一位在清朝首善之地北京任職的族人。在諶忠宣之前,諶氏族人大多生活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之間,那里山高水遠,交通不便,生活艱苦。然而,諶忠宣卻憑借著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走出了這片土地,跨越千山萬水,進入了紫禁城。

從諶克慎出省做官,到諶忠宣遠赴北京任職,這一切不僅是他們個人才華的展現,更是平遠州諶氏歷史性的突破。他們的成功,激勵著后來的諶氏族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集大成者:諶厚光 諶增模

諶厚光,字蘊山,號葆初,貴州平遠州人。道光六年(1826年)中丙戌科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繼授檢討,后出任山西大同知府。致仕回鄉(xiāng)后主修《平遠州志》并作序。其弟諶厚慶,字云章,道光庚子科舉人,曾任山西大同府山陰縣知縣。兄弟二人一為進士,一為舉人,也算是榮耀一時。

明清時期,貴州文教蓬勃發(fā)展,涌現出被譽為“六千舉人、七百進士”的高級知識分子群體。其中,位于黔西北的平遠州孕育了12位大清進士,其中4位更是榮登翰林之列。4位翰林分別是晚清名臣丁寶楨、清初著名詩人潘淳、廣西南寧府知府何珣以及平遠州諶氏第一位進士諶厚光。翰林一般經過進士選拔產生,盡管入翰林院者官品不高,但被視為仕途清貴之選,是進士中的佼佼者及幸運兒。由此可見,在貴州“七百進士”中,諶厚光能夠脫穎而出,躋身翰林之列,其能力與素養(yǎng)均屬上乘。

珍藏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圖書館的諶厚光殿試考卷

據織金諶氏后裔所述,諶增模,號益舟,系晚清名臣丁寶楨妻舅諶厚镕三子、五四運動倡導者之一諶志篤的祖父。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取進士。后任過知縣、鄉(xiāng)試同考官等職。

諶增模的故鄉(xiāng)——今天的織金化起鎮(zhèn),與晚清名臣丁寶楨的故里——牛場鎮(zhèn)僅相距14公里。諶、丁兩家皆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世家,彼此間的聯姻更是綿延三代(丁寶楨的太夫人、夫人及其兒媳均出身于諶家)。當時的化起鎮(zhèn)有個“桂香書院”,其建立可追溯到咸豐初年,由當地開明人士倡導并興建,后在咸同之亂中被嚴重破壞。

在清末貴州空前的浩劫——咸同之亂中,不僅類似于桂香書院等文教場所遭受厄運,貴為朝廷重臣的丁寶楨祖墳也遭損毀。聽聞消息的丁寶楨匆忙向朝廷告假返鄉(xiāng)整修祖墳。在修葺祖墳之余,丁寶楨了解到了桂香書院的辦學歷史。在與地方鄉(xiāng)紳交流時,丁寶楨認為按朝廷律例,只有州府以上才有資格設立書院,州府以下只能開辦義學或私塾。因此,眾人懇請其為桂香書院更名。一番思量后,丁寶楨將“桂香書院”更名為“興賢義塾”,并親自為義塾題寫匾額。諶增模隨即就為“興賢義塾”撰寫了序言,也算是為這位身居高位的姑父的善政錦上添花。

發(fā)揚光大者:諶顯模 諶湛溪(又名祖恩)

諶顯模雙親很早就離他而去,身為孤兒的他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在清貧的家境、冗繁勞累的家務和農活中堅持讀書,終于在40多歲的時候中舉,從此踏上仕途,也算是大器晚成。由于品行端正,學識淵博,諶顯模不僅被任職地百姓樹碑歌頌,還在返鄉(xiāng)后被推舉為官修志乘的主編。

據《“敢捋虎須”的地質博士諶湛溪》一文記載,諶湛溪,名祖恩,諶顯模長子,光緒年間生于平遠州城。諶湛溪是我國早期接受近代地質學教育的學者之一,是貴州省接受過系統(tǒng)性近代地質學教育的第一人,對近代地質學在中國的傳播貢獻顯著。諶湛溪1899年入京師大學堂,1904年考取庚款留學生,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礦冶專業(yè)。諶湛溪獲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后擔任河北唐山煤礦總工程師,國立東南大學、廈門大學教授,貴州省建設廳廳長,貴州大學、昆明工學院教授等職。

諶湛溪

諶湛溪性格耿直,對蔣介石素無好感。1935年蔣介石到貴州視察時,諶湛溪與蔣發(fā)生口頭沖突,他反駁了蔣關于貴州公路建設糟糕的批評,并指出國民政府的問題。這導致蔣不悅,事后免去其建設廳廳長職務。當時某家“大膽”的報紙披露了諶湛溪被免職的前前后后,人們得知是因為頂撞老蔣的結果,紛紛稱贊諶湛溪敢于面犯“龍顏”,是“敢捋虎須”的勇士,一時傳為美談。

平遠諶氏的“高考”秘訣:“一敢”“二富”“三慧”

在幅員遼闊、底氣尚存的清朝,在富甲天下、學富五車的江南學子閃耀的光芒下,在貴州這個“不起眼”的貧窮省份,平遠諶氏卻以其“惹眼”的科考成就聞名一時。甚至可以說,平遠諶氏對貴州明清兩代“六千舉人、七百進士”傳奇故事的造就貢獻良多。遍覽相關文獻、故事、傳說可發(fā)現,平遠諶氏之所以能在競爭激烈的科考中脫穎而出,其秘訣可總結為“一敢二富三慧”。

“一敢”指的是敢于冒險、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在科舉考試中,考生需要面對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大家都知道,范進50中舉后因過于激動竟犯了“癔病”,可想而知鄉(xiāng)試是多么重要和艱難。每個考生都明白,沒有鄉(xiāng)試中舉,后面的取進士、選翰林、入閣拜官都無從談起。拋開鄉(xiāng)試本身的激烈競爭不談,光是去往省城的路途都要花費考生們一至數天的時間,懸崖峭壁、深山密林、蟲蛇野獸都是趕考途中常見的挑戰(zhàn)。鄉(xiāng)試已如此艱難,會試更是難上加難。姑且不論會試本身的難度,光是去往京城的路途和花費就讓大部分新科舉人放棄了再進一步的想法,心甘情愿做起了教諭、學正等基層小官。就拿貴州來說,遙距京城數千里,翻山越嶺、渡江過河,整整數月時間才能抵達京城。但諶氏子弟并沒有被科舉考試的艱難和赴考途中的險阻所嚇倒,這種勇敢的精神使得他們在科舉考試中屢創(chuàng)佳績。

“二富”指的是學識的富足和家境的富裕。在科舉考試中,學識的深淺直接關系到考生的成績。平遠諶氏子弟們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博覽群書,精通經史子集,學識淵博。同時,他們的家境也相對富裕,這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家境的富裕使得他們可以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不必為生計而分心。

有關平遠諶氏的富裕,《平遠州志》《平遠州續(xù)志》有著不止一處的記載:

諶克慎,以明通進士為浙省司馬。性誠摯,不事谿刻。親族中有窘困者,凡冠昏喪祭,悉資之無吝。生平好義之風,人咸仰焉。

諶克述,嘉慶二年,南籠苗變,竄州境薄城。出粟五百石團練鄉(xiāng)勇,助知州周景益平賊事竣,上其績,奉旨議敘六品職銜,著藩司撥還捐款,克述不受。復奉旨命學臣題額旌獎,曰“義勇可風”。

諶忠昭,歲貢生,品行端正,直道不欺,好周人之急。親鄰有事,必竭力助之。士論至今不衰。

諶忠鼎,慈良寬厚,樂善好施。濟貧困屢求不厭,助婚葬有聞即行。道光甲午,大饑,設粥散粟。倉積盡,貸谷二十石賑濟。佃租不償者,數十年不問,積券高尺余。臨卒,遺令焚毀。

諶忠宜,邑增生,官訓導。舊承先業(yè),富甲一邑。生平多善舉,嘗出巨金助徐石民刺史修書院。其居家,族中子弟,視材質栽培,遠近親戚,以歲時饋贈,救急恤貧,求無不應。

諶厚杰,邑增生,家饒裕。當賊起時,避居報德小屯。牛場屯陷,流離往來甚眾,出財粟救饑寒,擇地安置。被德者多感泣而去。積而能散,亦處變之卓識也。

在地方官修志書中,對某一特定家族經濟富裕且樂善好施如此集中的記載和褒揚并不多見,不難感知平遠諶氏在經營生計、積累財富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并且大多能樂善好施,這真是值得感佩的。學識的富足和家境的富裕相互促進,使得平遠諶氏子弟在科舉考試中占盡優(yōu)勢。

“三慧”指的是智慧的運用、慧心的洞察和慧根的深厚。在科舉考試中,智慧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平遠諶氏家族的子弟們善于運用智慧,他們能夠根據題目的要求,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獨特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同時,他們還具備慧心的洞察力,能夠準確地把握考試的脈搏和趨勢,為自己的備考提供正確的方向。此外,他們的慧根也相當深厚,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閱歷使得諶氏子弟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被外界所干擾。“三慧”使他們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平遠諶氏家族的“高考”秘訣,不僅體現了他們的教育智慧,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一敢”“二富”“三慧”是一個全面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學子們敢于挑戰(zhàn)自我、追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有、具備智慧和慧心。這種教育理念不僅適用于高考備考階段,還適用于人生的各個階段。它讓平遠諶氏子弟在求學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從容和成功。

隨著時代的車輪轟隆向前,科舉被廢止,近現代化教育與考試的曙光同樣照拂了每一位平遠諶氏學子。他們中陸續(xù)走出了著名地質學家諶湛溪,中國共產黨的好朋友、革命志士諶志篤,國民黨愛國民主人士、英語教授諶志遠,平民將軍諶宏昌少將,貴州省著名畫家諶宏微,中國知名內科專家諶貽璞教授等優(yōu)秀人才。無一例外,他們都是要么通過民國的“高考”,要么通過新中國的高考登上了各自領域的頂峰。有理由相信,平遠諶氏在有清一代科考中的“枝繁”,仍將持續(xù)在現代中國高考中“葉茂”下去。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10期

文史天地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承辦:文史天地 聯系電話: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黔ICP備17008417號-1 貴公網安備 52010302000499號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瀏覽器

技術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