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播放,先小说再电影,微电影 回来再爱,按摩电影在线播放,日本丰满av无码区甩奶舞,婢子绝色小说免费阅读,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免费无码在线视频,熟女激情爽爽爽爽

返回頂部
歡迎訪問文史天地網(wǎng)—中國歷史文化傳播平臺!

微信掃一掃關(guān)注
文史天地公眾號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文貴州
發(fā)稿人:劉麗  來源:文史天地雜志社   發(fā)布日期:2024-09-25 17:04:20  文章字號:   
80年前“京滇公路周覽團”在黔東南看到了什么

作者 李向民

1937年4月19日至23日,“京滇公路周覽團”共180人分乘18輛汽車,浩浩蕩蕩過境黔東南境內(nèi)的青溪、三穗、鎮(zhèn)遠、施秉、黃平、爐山、麻江六縣,其經(jīng)停各地謹遵上級批示,窮盡地方之力盛情款待,一時載歌載舞,盛況空前,引起不小轟動。

一、京滇公路周覽團組建

1935年初,南京國民政府為了“開發(fā)邊疆”和加強國防,決定修建打通江蘇南京至云南昆明的京滇公路。該公路橫貫蘇、皖、贛、湘、黔、滇6省,全長2974公里,被視作“東部與西南聯(lián)絡公路之唯一干線”。在京滇公路尚未全線貫通之時,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蔣介石于1936年9月21日令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派專人負責組織“行政院京滇公路周覽會”(簡稱“京滇公路周覽團”)。其緣由據(jù)當時報紙期刊及考察報告載,“俾實現(xiàn)宣揚中央德意,慰問民生疾苦,開發(fā)邊疆實業(yè),及發(fā)展交通之目的”(《京滇公路周覽 蔣極為重視》,《申報》),“統(tǒng)一救國”(《京滇公路周覽之壯舉》,《海外通訊》第6期),同時“使中央與西南一脈相連,東南國防,西南大軍即可迅捷開赴前方捍衛(wèi)疆土”(萬琮《京滇周覽會報告書》)。對外宣稱“意義實為溝通中央各省與邊疆同胞間之精神聯(lián)系”“一則證明中央努力交通建設之成績,再則表明中央重視邊遠同胞之德意”(袁著《公路建設與京滇公路周覽會之意義》)。

1937年4月制作的“行政院京滇公路周覽會”紀念銅章,上有南京中華門和昆明大觀樓圖案

在翁文灝的操持下,從1936年10月至次年2月,先后召開5次籌備會,通過《京滇公路周覽會辦法》《京滇公路周覽會組織大綱》《京滇公路周覽會辦事處章程》《周覽團團員名單》。1937年3月9日,成立京滇公路周覽會辦事處,下設總務、招待、交通、宣傳四組,制定了《行政院京滇公路周覽會辦事細則》《司機服務規(guī)則》《各省籌備分會應辦事項表》《京滇公路周覽會團員登記表》《團員周覽須知》《團員周覽手冊》《京滇公路周覽會路線圖》等規(guī)程。并要求京滇公路沿途各省成立籌備委員會分會,負責整理沿途交通、編纂資料,以及接待、治安、衛(wèi)生等事宜。

1937年3月,京滇公路滇黔段(云南昆明至貴州盤縣)長313.7公里最后完工,京滇公路全線貫通,結(jié)束了云南去內(nèi)地要先出國經(jīng)越南繞道香港的歷史。同年3月底,周覽團的組織和各地籌備工作也大體完成。周覽團團員108人,職員、司機、勤務等72人,共180人。共18輛車,除客車和行李車外,還有救護車、郵電車、攝影車、工程車、傳令車及電影車各1輛。團員分為國防、內(nèi)政、經(jīng)濟、土地、教育、交通、工業(yè)、農(nóng)礦、水利、司法10組,任務為詳細考察各項事業(yè),撰寫調(diào)查報告與發(fā)展方案,呈報中央,以備參考。聘請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褚民誼(后叛變投敵,被處決)任團長,衛(wèi)生署海港檢疫處處長伍連德任副團長。另設總干事、副總干事各1人,下設總務、交通、招待、宣傳4組,并攜帶《今日之中國》《新南京》《委座返京》《五十獻機祝壽》《十年之軍事政治》《航校第五屆畢業(yè)典禮》《實業(yè)建設》等有聲影片,中央的建設圖表,以及蔣介石的救國主張和生活照片等資料,準備沿途放映和散發(fā)。

1937年4月5日上午,周覽團一行180人分5個車隊從南京中華門出發(fā),浩浩蕩蕩踏上旅途,于4月29日下午抵達云南昆明,單程跋涉共計25天。

二、京滇公路黔東南段修建

1926年9月9日,貴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在貴陽頭橋舉行了省城環(huán)城公路開工典禮,修建了路面寬3丈、環(huán)貴陽城長達10余公里的馬路,是為貴州最早的正規(guī)公路。1927年,貴州省路政局制定《貴州全省馬路計劃大綱》,以貴陽為中心,修建貴北(貴陽至桐梓)、貴南(貴陽至獨山)、貴西(貴陽至盤縣)、貴東(貴陽至玉屏)四條連接四川、廣西、云南、湖南四大干線和其他一些支線的公路建設計劃,開啟貴州公路建設大幕。

京滇公路貴州段即貴西(黔滇)公路和貴東(黔湘)公路。貴西路是西通云南、外輸緬越的要道,貴東路則為東連湖湘、通往京畿的要津。貴東路起自貴陽,經(jīng)貴定、龍里、甘粑哨、爐山、黃平、施秉、鎮(zhèn)遠、三穗、玉屏至黔湘交界之鲇魚鋪(又名大魚塘、大龍)進入湖南,基本沿湘黔古驛道走向修建。

1928年,周西成下令修建貴東路。但由于省內(nèi)及周邊軍閥爭權(quán)奪利,政權(quán)幾經(jīng)更迭,民生凋敝,貴州省內(nèi)公路建設進展緩慢,貴東路黔東南段建設更是歷經(jīng)8年之久。是年8月,貴州省路政局(后改為公路局)始派員勘測馬場坪至鎮(zhèn)遠段及鎮(zhèn)遠至銅仁兩段。鎮(zhèn)遠至銅仁段尚未測完,軍閥李燊率軍入黔東與周西成軍作戰(zhàn),施工、勘測停止。1931年,湖南省修建寶洪(今邵陽至洪江)公路,欲延伸與貴州銜接,希望貴州提前修筑貴東路。11月,貴州公路局又組隊從甘粑哨起全線勘測,1932年春測至鎮(zhèn)遠,即派員前往湖南晃縣洽商銜接地點。經(jīng)商定以鲇魚鋪前河流為兩省銜接處。4月,由鲇魚鋪回測至鎮(zhèn)遠,認為所測玉屏經(jīng)青溪、蕉溪至鎮(zhèn)遠路線雖直接,但青溪、蕉溪兩次跨越?陽河,橋梁工程浩大,且鋪田至雞鳴關(guān)一帶,石方艱巨,故改經(jīng)三穗至鎮(zhèn)遠。時值政局動蕩,雖勘測完畢,而未動工修建。

1932年10月,鎮(zhèn)遠各階層人士要求繼續(xù)修建貴東路。11月,省政府撥平越(福泉)、爐山、黃平特工經(jīng)費共2.7萬銀元,修筑甘粑哨至黃平段,雖已動工,亦因政局影響,進展不大。1934年1月,省政府命令貴東路甘粑哨至鲇魚鋪一段亟應克日興修,并嚴令沿線各縣縣長招集民工,實時動工。從3月1日動工到9月,僅修成土路90公里。此時,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團先遣部隊進入錦屏縣,國民政府為其軍事、政治需要,迭電貴州省政府催修黔湘公路。省政府派公路局局長熊杰常駐黔湘路督修,至年底,由甘粑哨粗通至黃平東坡,及基本完成施秉一段路基,其余路段完成部分土方。

隨著薛岳率部隊尾追紅軍從玉屏入黔,蔣介石于1935年2月5日迭電薛岳:“貴州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為黔川與黔湘兩路,對湘需筑至洪江或晃縣,對川需筑至重慶或綦江,限本年9月以前完成。”同時,蔣介石又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yǎng)甫:“請保薦一二人往黔省,督筑貴州至湖南公路。”(龍虎《從蔣介石致“前敵將軍”的秘密電文,看紅軍四渡赤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于湖南沅陵成立公路處,任命曾養(yǎng)甫為處長督修湘黔公路,并撥款77.26萬銀元,分三段修建黃平至玉屏段公路。8月,工程草率收工,撥支工款55萬銀元;9月由行營公路處在鎮(zhèn)遠設立“整修貴東路工程事務所”,對危難路段修整改善,1936年春完工,用款13萬銀元。但遺留問題仍不少,且重安江、施秉縣城兩處公路橋未修建,仍以輪渡或涉水通行。1936年夏,貴州省建設廳組織測量隊,由貴陽至鲇魚鋪全線勘查,并于7月成立“整理黔湘路總段工程處”對全線進行整修,核算50萬銀元。工程至12月全部結(jié)束,實支32.29萬銀元,留13.8萬銀元用作重安江、施秉兩橋建橋工程費,余款上交。至此,貴東路黔東南段勉強通車。

三、周覽團過境黔東南

早在1936年10月1日周覽團初次籌商會議上,行政院就命令各省編撰相關(guān)文獻供周覽團參考,并就文獻應包括的內(nèi)容做了大概規(guī)定。貴州共編輯書籍四部,分別是《今日之貴州》《貴州沿公路各縣概況》《十年來之貴州》和《貴州省立貴陽女子師范學校???middot;歡迎京滇公路周覽團專號》,是編成書籍最多的省份,獲周覽團團員稱贊道:“一切情形記載彌詳,毋煩調(diào)查矣!”在周覽團出發(fā)之前,周覽籌備委員會貴州分會已指示省內(nèi)沿途各地須精心準備,熱情接待。一篇報道描述當時的情形說:“為著京滇周覽意義之重大,所經(jīng)各地均盛大歡迎,貴州雖窮,當然不能例外。自京滇公路周覽籌備會貴州分會成立以后,貴州的每一角落都活躍起來,最顯著的是印刷廠里印刷機的日夜不停。”(張黎波《1936—1937年京滇公路周覽各省參考書籍之編纂》)

1937年4月19日中午,周覽團車隊離開湖南晃縣從鲇魚鋪進入貴州境內(nèi),第七行政督察專署(駐鎮(zhèn)遠)專員華洸到玉屏迎接,并贈玉屏簫笛人手一對。從玉屏出發(fā),行25公里至青溪縣(現(xiàn)屬鎮(zhèn)遠),繼續(xù)前行20公里到達三穗縣,縣里組織民眾載歌載舞出迎,據(jù)《申報》中桮棬《滇程拾遺》一文記載:“三穗苗民雅好‘蘆笙’樂班出迎,人各一笙,自三尺長至一丈二尺長者,位次排奏,笙聲悲壯,與蒙古笳音相似;另有‘銅鼓’,俗傳諸葛遺制,苗女舞態(tài)及鼓之節(jié)奏,與‘勃魯斯’舞之板拍相同,以此苗樂,供上海舞場之用,也能合拍者。”過三穗后,經(jīng)滾馬、盤山、苦李坪、梅子巖而抵鎮(zhèn)遠。此時,縣里組織民眾集中到青龍洞至五里牌約兩公里的公路兩側(cè),排列成長龍般的四路縱隊,夾道歡迎。待周覽團到來,鑼鼓聲、口號聲以及蘆笙、芒筒、嗩吶、牛角等器樂與鞭炮聲齊鳴,響徹云霄。

鎮(zhèn)遠建城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湯湯東流的?陽河在城中呈“S”形蜿蜒前行,將府衛(wèi)兩城分隔,城中及近郊洞府、紅樓、會館遍布,計有四洞、六宮、七館、八寺、八祠、八閣、九廟、二庵、三殿、四橋、五關(guān)十二景,水陸交通便利,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乾隆《鎮(zhèn)遠府志》稱其為“西南大都會”。周覽團因鎮(zhèn)遠山水“佳勝”,在行程中原定多留一天。

4月20日午后,周覽團部分成員出席在鎮(zhèn)遠大工廠隆重舉行的歡迎大會,到場學生、士兵、民眾等歡迎代表達數(shù)千人,還有“苗民執(zhí)蘆笙,苗婦盛裝涂粉,燦爛雜陳”。苗族同胞表演新奇舞蹈,團員們感到非常興奮,紛紛拍照留念。觀舞畢,褚民誼表演打太極、踢毽子以示答謝,并贈苗民450銀元代茶點。一部分成員泛舟?水,游覽青龍洞,怡然自得。另一部分則抓緊時間開展社會民俗調(diào)查,見有天主耶穌教堂各一,德美僑民8人,回教5家。當晚,隨行的勵志社新生活宣傳隊為鎮(zhèn)遠民眾播放電影和廣播,宣傳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是夜突降大雨,電影播放及半即輟,但亦開鎮(zhèn)遠放電影之先河。團員胡士銓在《京滇公路周覽團隨征記》中寫道,鎮(zhèn)遠“民眾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驚為奇數(shù),而不知世界科學一日千里”。當夜雷雨暴發(fā),河水頓漲1米多。

翌日晨雨未止,周覽團車隊從鎮(zhèn)遠冒雨出發(fā),上文德關(guān)經(jīng)鎮(zhèn)雄關(guān)達鵝翅膀。鵝翅膀又名相見坡,高1130米,位于鎮(zhèn)遠與施秉交界處,因其形如天鵝立地展翅,翼連群峰,山勢陡險而得名,是通往湖南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1935年修建鵝翅膀橋時,工程人員結(jié)合地形,采用旱橋展線,獨具匠心,修建了中國交通史上第一座公路立交橋,老百姓形象稱之為“螺絲橋”。當?shù)谝惠v車通過后,峭壁下突墜大石,撞壞第二輛車油缸致其不能行駛。受此驚嚇,余車小心翼翼快速通過。從相見坡下行45公里抵達施秉縣城,正遇山洪猝作,第一車過河時水深尚不盈尺,僅隔10分鐘,第三車過河時水已齊軸,第六車過河時水已入車廂……施秉城中苗族占70%,漢人有煙癮者頗多,苗民無之,市集上一見氣色即可判斷。

施秉縣鵝翅膀之螺絲橋

在施秉稍作休整繼續(xù)前行,出西門過30公里高地至黃平,經(jīng)馬場街下行抵達重安江,以船載過河。因雨后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渡船把握不住,第一輛車運至中流幾乎向下游沖去,以數(shù)十人之力花兩小時才挽救達彼岸。后車已不敢再運,所有人員均繞上游1公里處的鐵索橋過河。據(jù)《黔東南州志·交通志》記載,重安江鐵索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貴州提督周達武“獨立捐造”,耗時8個月,橋長12丈2尺、寬約1丈2尺、離水面高約3丈3尺,共用鐵索19根,其上鋪木板通行,“計費萬二千金”。當日下午僅渡四車,載30余人先行抵達爐山,縣長劉氏在孔廟設宴招待。余下仍在重安江待渡。因行李車未到,由縣借30余床“秧被”勉強歇息,夜里亦有喊冷者。爐山本財殫力竭,一切用度俱由貴陽購來,供應十分緊張,賓主均覺說不出的苦,然而地方已雞豚不留了。

爐山縣,古稱清平,是“貴州開省以來人物冠”“黔中王門”代表性人物——明工部尚書孫應鰲的故鄉(xiāng)。據(jù)桮棬《滇程拾遺》記載,當時苗族占70%,分為青苗、西家、錺家、東家、狇家、水家和黑苗七種。“青苗”裝飾奢華,有戴銀冕銀冠者,重者達二三十斤;“西家”裝飾不同,衣繡花圍裙,頭戴印有圖案的包頭;“錺家”則戴紅幃之小帽。普通苗民僅戴高鬢,或包頭,穿天青色衣裙,因地瘠民貧,多面如土色。境內(nèi)有耶穌教堂,苗民入教者頗多,因苗族無文字,美籍傳教士編用苗語小冊,以英文譯音傳之。沿途無一縣無教堂,可見歐美文化入侵已深入苗地下層。

4月22日,重安江水退4尺,余車相繼過渡,11點到達爐山。昨日宿重安江的人員,沒有任何給養(yǎng),有的自購當?shù)仉s糧粗糕果腹。爐山前方四五里處,山石崩潰,公路坍塌,縣里派出民工數(shù)百人連夜搶修,導致要在爐山增宿一宿。原只準備有接待一餐食材,現(xiàn)只能以粗茶淡飯供應。

因周覽團過境,縣里組織各部苗民在北門廣場盛服宮裝出迎,先由苗漢兩位女孩向周覽團敬獻錦旗,之后安排表演苗族舞蹈。“團員見苗民盛裝異飾,爭攝取照相,或假苗女之銀冠冠而攝者,或寄苗女同攝者,紛紛蟻動”。褚民誼代表周覽團講話,因慮言語不通而增苗語翻譯。后贈參加舞蹈的苗女每人2銀元以示關(guān)懷,并合影留念。值得一提的是,當?shù)伢π锋?zhèn)苗女楊秀芝,高小畢業(yè)、才貌出眾且善詞令,“團員聞之,爭予薄紙請題名為紀念,具有贈物以鼓勵者,有寄誠造訪作深談以探苗俗者”。

午后,部分周覽團成員赴此十里外的“大風洞”游覽。大風洞,舊時為“清平十景”之一,分前洞、后洞,為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多風季節(jié),幽谷氣流自后洞壓入前洞,猶如巨人吹奏巨型喇叭,其嘯聲高亢洪亮,故得名。洞中有一條清溪流出,暑天晨霧裊裊,寒日嵐靄騰騰,有如云中碧濤,故又稱作“云溪洞”。明萬歷《清平縣志》載:“風洞,云林城北十五里,即云溪洞。洞外云林如畫,游子題詠甚多。”

4月23日,周覽團從爐山出發(fā),過五里橋有一高岡,雨濕路滑,車不進反退。眾人下車,用鐵索曳車軸,數(shù)十人拉車通過。再行30公里至馬場坪,遂離開黔東南向貴陽進發(fā)。

周覽團行程中相片

四、結(jié)語

京滇公路的貫通,改善了江蘇南京至云南昆明的交通條件,也拉近了西南邊遠地區(qū)與內(nèi)地的距離。京滇公路周覽團過境黔東南,既增加了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地理、人文、風物等的認識,也帶來了電影、廣播等先進科技及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民族團結(jié),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為抗戰(zhàn)爆發(fā)后西南大后方的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黔東南多彩的民族文化,給周覽團成員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無不精神煥發(fā),喜斯行收獲之豐富,有出于意料者”(王世坼《京滇公路周覽紀要》)。著名社會學家吳澤霖因此行而關(guān)注西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為我國民族學發(fā)展和民族博物館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周覽團的考察活動,以連接中央與邊遠地區(qū)、彰顯國家統(tǒng)一、宣示國家主權(quán)為主要任務,其考察活動并不深入,宣傳活動大于實際工作,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效果。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國民政府西遷重慶,一些軍事機構(gòu)、院所等紛紛向西南轉(zhuǎn)移,黔東南境內(nèi)遷來了國民黨陸軍通信兵學校(麻江)、廣西大學(榕江)、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鎮(zhèn)遠)、中美合訓團(鎮(zhèn)遠)等,修建了“飛虎隊”黃平舊州機場,鎮(zhèn)遠也成為重要的抗戰(zhàn)后勤基地。周覽團過境搜集的資料、拍攝的照片、撰寫的文章也為后人研究黔東南提供了珍貴史料。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9期

文史天地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 不得轉(zhuǎn)載

承辦:文史天地 聯(lián)系電話: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黔ICP備17008417號-1 貴公網(wǎng)安備 52010302000499號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瀏覽器

技術(shù)支持:泰得科技